杨瀚森赛后揽责:背靠背体能告急,年轻肩膀扛起草率代价
- 发布于:2025-07-14 17:34:57
- 来源:24直播网
当终场哨声在青岛国信体育馆响起,记分牌上 87-92 的数字像一记重锤,砸在青岛队球员的心头。21 岁的杨瀚森垂着头走向球员通道,汗水浸透的球衣紧贴着他 2 米 16 的身躯,脚步比往常沉重了许多。面对围上来的记者,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中锋没有丝毫闪躲,声音带着赛后的沙哑却异常清晰:“输球主要责任在我,第一次打背靠背,最后一节腿都不听使唤了。”
这场与深圳队的较量,本是杨瀚森证明自己适应高强度赛程的绝佳机会。作为 CBA 新生代中锋的代表,他在本赛季首战交出 21 分 13 篮板的两双数据,用灵活的脚步和精准的中距离让球迷看到 “现代中锋” 的潜力。但 48 小时后的背靠背对决,体能瓶颈毫无征兆地找上门来。首节还能凭借本能完成暴扣,第二节开始出现明显的脚步迟滞 —— 一次快攻回防时,他被对方小个子后卫轻松过掉;第三节关键时刻,本可封盖的上篮因起跳慢了半拍而落空。全场比赛,他 14 投仅 5 中,较首战命中率下滑 18 个百分点,最后两分钟的两次关键罚球偏出,直接葬送了追平机会。
“以前在青年队最多一周三赛,从没试过连续两天高强度对抗。” 赛后更衣室里,杨瀚森对着战术板复盘时,手指在第三节的攻防图示上反复滑动,“第四节想卡位抢篮板,膝盖像灌了铅,横移速度至少慢了三成。” 这种体能管理的短板,在小球战术主导的当下尤为致命。青岛队主帅吴庆龙在赛后发布会上坦言:“现代篮球节奏快,背靠背对大个子的消耗是呈指数级增长的,杨瀚森的问题不是个例,但他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的态度,比数据更重要。”
事实上,这场比赛的转折点正源于杨瀚森的体能崩盘。第三节还剩 4 分 20 秒,他在一次篮下对抗后捂着膝盖弯腰喘息,教练组当机立断将其换下。就在这 3 分钟的休息时间里,深圳队打出 11-2 的进攻高潮,将分差从 1 分拉大到 10 分。尽管杨瀚森重新登场后拼命追赶,连续命中两记中距离,但明显的体能透支让他在防守端频频失位 —— 深圳队最后 5 分里,有 4 分来自他防守区域的空位投篮。
“不能怪体能教练,是我自己赛前太乐观了。” 杨瀚森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,“昨天赛后加练了投篮,今天早上还去力量房练了下肢,现在看来完全是错误的。” 这种自我反思的清醒,与赛场上的青涩形成鲜明对比。数据不会说谎:他全场跑动距离比首战减少 2.3 公里,防守效率值从 98 骤降至 121,这些数字背后,是年轻球员对职业联赛强度的认知偏差。
但正是这种不推诿的态度,让球迷看到了成长的可能。比赛结束后两小时,青岛队训练馆的灯还亮着,杨瀚森正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冰水浴恢复。“明天开始调整训练计划,背靠背不是借口,是我还不够职业。” 他对着镜头举起矿泉水瓶,瓶身映出场馆墙上的标语 ——“细节决定成败”。
这场失利或许会成为杨瀚森职业生涯的重要注脚。在小球潮流倒逼球员全面发展的今天,体能管理与比赛智慧,和投篮命中率同样重要。当 21 岁的肩膀主动扛起责任,当赛后反思转化为训练馆里的汗水,那个在背靠背中 “腿不听使唤” 的夜晚,终将成为他向成熟迈进的阶梯。下一次面对连续作战的考验时,人们有理由期待,更强大的杨瀚森会从体能的废墟上站起。

